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2017广西教师公招《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章节习题册答案及解析

http://guangxi.hteacher.net 2016-12-22 09:56 广西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3、C

解析:学生建立时间表、设置学习目标等属于典型的资源管理策略。

14、B

解析: 编故事属于精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15、A

解析:属于资源管理策略里面的学习时间管理。

16、D

解析: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想象、口述、总结、做笔记、类比、答疑等是常见的精加工策略。

17、D

解析:是指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认知活动开始之前计划完成任务所涉及的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解析:麦基奇的分类:认识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2、ABCDE

解析:学习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的设置、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学习工具的利用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是常见的资源管理策略。

3、ABCDE

解析:元认知知识:是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知识,即知道做什么。包括三个方面:(1)关于个人的知识;(2)关于任务的知识;(3)关于策略的知识。

4、BDE

解析:学习的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

5、ABCD

解析: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主要有主体性,内化性,生成性,特定性,有效监控性和个人效能感原则。

三、判断题

1、错

解析:其中做笔记是常用的精加工策略。

2、对

解析:此题考查影响学习策略掌握的主体方面的因素,即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3、错

解析: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法的总和,它能够根据学习情境的各种变量、变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对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进行调控。其中,学习过程中用来进行信息加工的学习策略被称为学习认知策略,用来调节控制学习过程、保障信息加工过程有效进行的学习策略被称为学习监控策略。学习方法包括在学习策略之中。

4、错

解析:元认知监控: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积极监控,并相应的进行调节,以达到预定目标,即知道何时如何做什么。不包括计划。

5、错

解析:列提纲是最为普遍的组织策略。

第七章 品德学习

一、单选题

1、C

解析:班杜拉通过儿童的观察学习实验提出了社会学习品德理论。

2、C

解析: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3、D

解析: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4、B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并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过程加以培养的。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5、D

解析: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6、A

解析:品德不良违法犯罪多发生在这个时期。根据研究,初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

7、B

解析: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儿童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所以第二阶段的观点经常被视为道德相对主义

8、C

解析: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9、A

解析: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儿童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所以第二阶段的观点经常被视为道德相对主义

10、C

解析:他律阶段。5—8岁儿童。他律阶段的儿童完全接受成人的指令;把规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来源于外部,具有权威性,不可协商的;完全服从于成人或规则就是对的;错误的程度是由破坏的数量而定的。

11、A

解析: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12、A

解析: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儿童认为,道德法则只是一种社会契约,可以改变,不能以不变的规则去衡量人。

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儿童已具有抽象的以尊重个人和个人良心为基础的道德概念。认为个人一贯地依据自己选定的道德原则去做就是正确的。

13、B

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关注公众号

责任编辑:升路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广西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2023年广西特岗教师易考200题易错100考点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与人的发展考题分析广西教师招聘考试重要知识点训练-小学体育广西教师招聘考试:历史易错题搜集-高中广西教师招聘考试:美术学科难题搜集(二)广西教师招聘考试:美术学科难题搜集(一)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