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2017广西教师公招《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章节习题册答案及解析

http://guangxi.hteacher.net 2016-12-22 09:56 广西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第二部分 德育工作基础

一、单选题

1、C

解析:德育目标:对德育培养学生的何种品质的设想与规定。德育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较之分目标具有唯一性或统一性特征。德育总目标是学校德育的根本指针,是德育的总方向。

2、D

解析: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作出的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外部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它是通过练习或实践形成的。道德行为包括一般的行为和经多次练习所形成的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受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调节,同时又影响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3、B

解析: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它伴随品德认识而产生发展并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判断积极或消极情绪体验好坏的标准,是看它跟何种品德认识相联系以及它在"长善救失"中的地位和作用。

4、C

解析: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它常常表现为用正确动机战胜错误动机、用理智战胜欲望、用果断战胜犹豫、用坚持战胜动摇,排除来自主客观的各种干扰和障碍,按照既定的目标把品德行为坚持到底。

5、A

解析: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也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

6、C

解析: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7、B

解析:思想教育就是试图通过某一类思想去武装和占领学生的头脑,让学生站在如此这般的立场去“思”、去“想”。其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我国就是要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思想教育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等。

8、B

解析: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有的班主任根据自己的经验将德育工作总结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9、D

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10、C

解析: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中小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又年轻幼稚,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11、C

解析: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12、B

解析: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13、B

解析: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14、D

解析:德育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

15、A

解析: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各科教材中都包含有丰富的教育内容,只要充分发掘教材本身所固有的德育因素,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就能在传授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社会人文精神的熏陶,形成良好品德。

16、C

解析: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17、C

解析: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教学

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18、A

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需要通过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规范,引导他们进行道德实践,把他们从原有的品德水平提高到教师所要求的新的品德水平上来解决。

19、D

解析:美国的班杜拉创立的,在德育上,该模式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体,人既能对刺激作出反应,也能主动地解释并作用于情境。该理论主张用替代性学习概念,建立了观察学习的理论体系来说明个体对刺激的反应和对行为体系的建构。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

20、D

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21、B

解析:一个人良好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和矫正训练的的过程。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变化,坚持长期抓、反复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抓反复。

22、D

解析: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23、D

解析: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作出的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外部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它是通过练习或实践形成的。道德行为包括一般的行为和经多次练习所形成的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受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调节,同时又影响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24、D

解析: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25、C

解析: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解析:德育过程的结构是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它有一定数量的要素(或成分、组成部分);各要素之间有质的区别;他们在德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各不相同,彼此以一定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有组织的系统。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2、ABCDE

解析:我国的德育途径主要有: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等等。

3、ABCDE

解析: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4、CD

解析: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要实现这“两化”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的思想矛盾和斗争。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受教育者具有主观能动性,教育者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进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关注公众号

责任编辑:升路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广西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2023年广西特岗教师易考200题易错100考点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与人的发展考题分析广西教师招聘考试重要知识点训练-小学体育广西教师招聘考试:历史易错题搜集-高中广西教师招聘考试:美术学科难题搜集(二)广西教师招聘考试:美术学科难题搜集(一)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